日日腹痛肚瀉有救了 中大研糞便移植治腸易激綜合症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8/09 22:15

最後更新: 2018/08/09 22:33

分享:

分享:

中大醫學院將研透過微生物移植治療腸易激綜合症。(陳永康攝)
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是本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約7%人口有數十萬人罹患,當中7成患者經常受到上腹痛和肚瀉的困擾。中大醫學院設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,下一步將研究利用糞便移植治療腸易激綜合症,並希望透過分析微生物群組合,找出糞便的「超級捐贈者」。

中大醫學院2016年成立「糞便銀行」腸道微生物樣本庫,收集糞便作研究及移植。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表示,捐糞者篩選嚴格,須就捐糞者作全方位健康評估,包括心理健康及醫療記錄等,並抽取血液及糞便樣本作檢驗,通通合格後才可捐糞。

他解釋,合格捐糞者只須周一至周五到院捐糞,並持續2至3星期,隨後於1、2個月後再回院捐贈便可:「腸道細菌有厭氧性,不能置於空氣過久,捐糞後要短時間內將樣本送往實驗室,所以捐贈者需回院捐糞。」

中大醫學院去年進行全港首宗腸道微行物移植,至今已有逾80名年長的腸病患者接受腸道微行物移植治療。醫學院上月設立中國以外、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,由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擔任中心主任,進一步就腸道微生物進行研究。

中心透露,未來亦將研透過微生物移植治療腸易激綜合症,並就捐糞樣本中的微生物群組合進行研究,以找出「超級捐贈者」。

陳基湘指,中大現時有5名合適捐糞者,因應捐糞樣本可冷凍儲存半年,每人每次捐糞可足夠予2、3名病人使用,未來或會因應需要,再招募更多合適捐糞者。

按中大醫學院資料,「腸易激綜合症」(亦稱「腸易激」,或一般人稱「腸敏感」或「腸胃敏感」),是腸臟功能紊亂、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之統稱。患者需符合以下情況:

1. 腹痛、腹脹或腹部不適的情況通常會在排便後得到一定的紓緩

2. 腹痛、腹脹或腹部不適時,大便次數會增加或減少,或大便會變得過硬或稀爛。

一般人偶然也會有以上情況,但若症狀頻密(達每月三次或以上)或症狀影響日常生活,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卻找不到原因,便有可能患上「腸易激綜合症」。